——历时2月完成此书,诚邀阅读——
《分水岭》介绍
史上第一本中国国情教科书
发展中国家施政参考指南
代表10亿中国人,震憾发声
一个人的吐槽大会 一撮人的无言以对
看透、说透,世界思维,本土洞察
讲理、说法,数学求解,哲学思辨
预览点评
“少见的正义之声”、
“当代鲁迅笔耕不辍”、
“若在宋朝就是梁山好汉”、
“突破格律的三吏三别”、
“自成一派,炮轰学派”
“这本书的气场十分强大”…
朋友印象
他不是互联网的大牛,
也不是什么商业巨子,
他是追赶这个世界的人,
他天生骄傲,孑然独立,
好像有道光,永远他脸上,
他文字细腻,观点犀利,
十年精句广传,花开四方。
写作初衷
最早听到郎咸平先生的一句话:
“一部伟大的作品,要反映老百姓的哀鸣”。
我始终觉得有一份信念指引并驱动着我,
在一个充斥着谎言的周遭中,不要沉默,
拿起笔,让人们听见时代涛声。
有北大学者说,若环境堪忧就要学会享受当下,不敢苟同,
我们的大学课本上是这样说的:“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作一把锋利的刻刀,游刃于九百六十里方园,剔去歌舞升平的外衣,
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泱泱大国最尖锐的矛盾、最隐性的痛……
写作心态
每个人对社会都有责任,没有谁能独善起身,写作是为了呼吁更多人觉醒,而并不是我自觉学贯中西就要著书立说了。
润笔之时非常投入,并习惯性伴随一种老师的心态,怕读者们抓不住重点,有时会在不同议论场景中重复一些关键词。
在没有发行渠道和任何稿酬的情况下,我也觉得这个事意义非凡,比起5G、智能科技,国情无疑是当下中国最热的话题。
写完分水岭为大脑减重,还有一部心血力作需要慢慢完成,就是《基因简史》,是怀着马克思写《资本论》的心态去写的。
内心始终是有股热血流淌着的,国难亲睹抒历史襟怀,浩荡长卷彰不屈本色,启国民智而忘身忧亡,承天地义传草木声息。
写作历程
2018年4月着手润笔,差不多一个多月便完成了,但我想广义上撰稿时间应该是5年时间,书中许多思想和认知我此前在腾讯说说上陆续发布过,只是现在做了一个集锦和升维。
我辞去工作专心完成它,一开始比较顺利,写到一半碰上邻居装修,噪声粉尘不断,让我有点头疼,不过我很快解决了困扰,装修队工作我就去咖啡馆,他们停工我就在在家。
我也试图用AB角不同人称的方式来写作,这样语法和文风上更加灵活,不过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因已完成大部分书稿,另起炉灶因噎废食得不偿失,毕竟时间和精力不允许了。
夏天天气热起来,电脑的温度也上升了,我就把它放在空气净化器的风扇上面,用四个小垫支撑住风扇出风口的四角给它降温,然后继续噼里啪啦地敲打键盘。
保持思维处于灵活状态是很重要的,不能躲在小黑屋里闭门造车。偶尔早上去商场的顶楼花园散步,有两个天气晴好的下午去看了电影,每晚都在马路上走走听三小时的广播,回来继续写作。
脑力劳动也是要耗费真气的,我坚持每天做几个俯卧撑,中午自己在厨房忙活一通,也有糊了的时候,没事跑去银行查查账看看别人还钱了没有,去商场看看新鲜面孔,总之磨刀不误砍柴工。
往往写完一些文字后,经常不经意间就跳出来修补的念头,好像脑袋里有一个纠错系统在独立运转,发现问题立即提醒我。
专注写作真的会忘记时间,经常不知不觉就天黑了,还有一次我去商场取衣服,问服务员是不是立秋了,对方回答刚入夏。
非常感谢我的苹果视网膜屏幕15寸笔记本和非常帅气的机械键盘,这不是在打广告,如果没有他们,估计我会无比辛苦。
答记者问:
A 百度搜索到你有写过一些单篇的商业评论,并没有见到你出过书,这是你第一次写书吗?
A 在分水岭中你用了很大篇幅讲述了80后的生存状况,你认为这个时代出生的人有什么不同?
A 在写作的时候,你觉得哪个篇章自己最为满意?哪个篇章写起来更流畅?
A 你提到这本书旨在让中国人觉醒,对于那些不愿觉醒、不认同这本书的人,你怎么看?
A 在《分水岭》中你也指出了中国农村的一些问题,现在网上热传关于山东曲阜100多个老人村,你怎么看?
A 在书中你提到过不少尖锐问题,如“中国文化的瓶颈是不敢面对现实,中国法制行不通在于公检法的腐败”,你不担心警察找你喝茶吗?
A 你提到了创作过程并不十分顺利,作品中有一些你觉得不够理想或者稍显遗憾的地方吗?
A 《分水岭》之后,你准备写你的另一部作品《基因简史》,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