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视角看中国教育

admin 分水岭评论776阅读模式

注:本来教育这个章节我是打算放入《基因简史》的创作当中,考虑到它被视为当下中国最急迫也最无可奈何的国情,我就提前在本书中加以解读。

人生下来的时候只是无知,但并不愚蠢,愚蠢是由后来的教育造成的。——罗素

我们面临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即教育已经成为智慧和自由思想最主要的障碍之一。——罗素

我很少引用哲人大师的话,但在关于教育的立场上,不得不与先贤进行一次跨世纪的握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核心,是教育;自然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科学;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文明。这句不是罗素说的,是我说的,可能马克思不会认同,他觉得人与人的关系就应该是生产关系。

巧的是几千年来,东方沃土上的人们一直在研究人与人的关系,西方世界则更倾向于研究自然界的各种联系,而整个地球上人们从未停止过与自然发生关系。

春秋诸子百家之后,两千年中国再无创智,儒学与厚黑学伯仲之间相爱相杀;欧洲从城邦帝国时代走向人本主义时代,从此迎来了现在科学的蓬勃发展和群星灿烂;文明的火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传遍世界,在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岛国,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目睹到西方文明的曙光迅速崛起,而在英国人开辟的美洲大陆上,一个追求自由的殖民地联邦以世界为师,然后又超越了所有的老师。

教育是不是像人们说得那么崇高

教育不可以说不重要,但也没有理由证明它有多崇高。我曾经笃定去贵州山村做两年小学教师,你可以评价我有奉献精神,但这与教育本身并无多大瓜葛,我完全可以换一种其他方式帮助孩子们。教育即生活,它的直接目的就是信息的有效共享,传道受业解惑,人之常情,理所当然,始无尊卑,有教无类。

人品高尚与否与个人修为有关,与职业无关。国人习惯称呼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他们真有这个本事,那么上帝和佛祖又情何以堪,人们还把李商隐描写女子情思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强行变成对老师的美誉,实在不能同意。在笔者的故乡曾有一位女教师为了保护过马路的孩子们失去了双腿,我相信那是她的菩萨心肠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而不取决于她是一名教师的身份,要不然也不会发生济南教师开水烫学生、校长性侵小女孩的事。

几千年中国教育的本质,就是维护封建王权统治的手段。从中国古代的举孝廉、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到现在的应试中考、高考,无一不是为国蓄力的精英教育,而不是以人为本的大众教育。自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和治国思想便完全统一,选贤举能让人才脱颖而出,以支撑封建王朝的智慧体系,从而巩固集权统治,而通过选拔的佼佼者获得特权封赐,继续维护阶级对立的现状,和今天改革开放以来学生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是一样的,所以985211重点院校毕业的学生才能获得国企单位招聘录用的特权,进而平步青云成为了上层阶级。

教育服务的对象,不难拎得灵清

儒家学派诞生之初,意旨并非服务于专政,孔子的思想虽然积极入世,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谋求人才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他最早提出的教育理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敏而好学,诲人不倦,就是典型的大众教育思想,即人人都有获得被教育的机会,师者因学生条件不同区别施教。儒家思想被统治阶级采纳并加以强化之后,便逐渐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它不再保障人民受教育获取知识的权利,而成了筛选良莠为我所用的一种工具,人才只有通过一级级考试才能步入狭窄的晋升通道,考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而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权利、资源,走上人生巅峰。

这看似再正常不过,实则不然,首先教育失去了人道,再者有特殊才能的人会被过滤,掉进贫苦的阶层抱憾终生、一事无成,国家反而会因缺乏人才一叶障目,陷入完全人治、盲目自大、不闻时事的怪圈,压抑人才的最终结果就是要么内乱,要么外患,这是自然界的规律法则。坑灰未冷山东乱,原来刘项不读书,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多不是出身科举,韩信出世前贫穷落魄,不仅没有治生商贾的本领,地方招聘最低级的公务员也不要他,谁曾料想他后来是彪炳史册的风云人物。让人不禁感慨,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教育的目的何在,家长们未必清楚

中国家长重视教育的目的可以说只有一条,就是孩子的前途,而这个前途很大程度上都是名利场的那些东西,他们不会考虑这种教育是否适合孩子的成长,或者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归根结底他们不明白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我曾经写过一篇激励年轻人的文章《追赶世界》,就是让年轻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瞻未来,大胆创造,不要被世界甩在后面碌碌无为,我想这就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如果年轻人眼里只有财富功名,不知道努力读书的重要意义,那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追赶上这个快速奔跑的世界并不容易,有可能你的基因强悍成就了你的天赋异禀,自是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也有可能你必须辛苦一些,得走过前人所有走过的路,还要有一套完整独立的思维系统,才能追赶上这个世界。要知道,你的一个不同寻常的念头都非常宝贵,你能超越这个世界哪怕是一小步都意义非凡,因为许多个一小步就会变成一大步,出身士大夫家庭的顾恺之迈了一步,以诗作画开启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从小就被迫辍学的爱迪生迈了一步,发明了电灯照亮了整个世界,东土大唐的玄奘法师迈了一步,后来才有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是不是只要读书好,就是经世致用之才

朋友圈中流传一句话:你的格局决定你的未来,放在个人身上不一定十分准确,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再形象不过。国家的气量和格局从对人的认识上完全能够体现出来,不把读书人以外的人当人,或者潜意识里视为下等人、苦力,这种意识的短视在中国人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从统治者到老百姓,概莫能外。一百多年前,我们为什么被西方的船坚炮利打得满地找牙,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只重视读八股文的读书人,而西方不仅重视读书人,更加重视工匠,不仅重视对科学着迷的孩子,也重视有天赋的工业人才。讲两个故事:

1791年法拉第出生在英国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贫困铁匠家庭,由于贫困他只读了两年小学就上街当了报童,他在一个书商兼订书匠的家里当学徒时,如饥似渴地获取了许多知识,之后在哥哥的资助下参加了英国的青年科学组织,了解了大量关于化学、物理、天文方面的新知识。法拉第的好学精神感动了一位书店的老主顾,在他的帮助下,法拉第有幸聆听了著名化学家汉弗莱·戴维的演讲,之后通过写信成为戴维的助手,进入英国皇家实验室工作,他后来独立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成为现代电学之父。

1844年卡尔本茨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在他两岁时病逝,由于家境清寒,他靠修理手表来挣零用钱,并在制秤厂里担任绘画者和设计者1860年,在母亲的意愿下,本茨进入了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他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机械构造原理、经济核算等课程,毕业之后他开始融资创业,在工作室频临倒闭的时候,他的妻子给予了他莫大的帮助,不久本茨发明了第一台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从此开启了人类的汽车时代,后来他成为了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人称汽车之父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的一百多年后,就是我们所处的文明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把应试教育和现代教育相结合,把选拔上来的人按照他们一点不了解就做了决定或者被决定的志愿分发到各个专业院系,这些孩子们用尽力气冲过高考的生命线,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于是大学就成了象牙塔,成了游乐园,成了他们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换得功名的杀手锏、出国游学的跳板,在大学年轻人才真正体验到自由的空气,而这也是他们一生中唯一体验自由的机会,因为当他们踏入社会就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了。这样的教育如何能造就人才,我们培养的只能是考试型能手。

是不是读书不好,就意味着蠢笨愚钝

一开始我想举几个不好好读书中途辍学而后来卓有成就的个例,诸如比尔盖茨、扎个伯格、韩寒等等,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我得找到那些读书真的很糟糕而后来声名鹊起的人。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他们的故事:

故事一:

       从小到大,许多方面我都是非常失败的,简直一塌糊涂。他说。他小学时多门功课常常不及格,而到了中学,物理成绩甚至为零分。他在拉丁语、代数以及英语等科目上的表现同样惨不忍睹,就连他参加的赛季唯一一次足球比赛也输得干净利落。在学校,没有人不认为他糟糕透顶。孤独落寞贯穿了他的整个成长时期,在社交场合从来就不见他的人影。此后他开始了画画,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创作却屡屡遭遇退稿,生活对他来说只有黑夜。走投无路之际,他尝试着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命运多舛的人生经历。他以漫画语言讲述了自己晦涩的童年、不堪的青少年时光——一个学业糟糕的不及格生、一个屡遭退稿的所谓艺术家、一个没人注意的失败者。连环漫画《花生》诞生了,并风靡世界。从他的画笔下走出了一个名叫查理·布朗的小男孩,这也是一名失败者:他的风筝从来就没有飞起来过,他也从来没踢好过一场足球,他的朋友一向叫他木头脑袋……他的成功出人意料。他叫查尔斯·舒尔茨,一个蜚声国际的漫画大家,他漫画中还有一个可爱的史努比形象至今仍被追捧。

      

故事二:

      有着2000多项伟大发明并创立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掀起全球电力革命的科学家爱迪生,在他童年时候,在学校只呆了三个月就被迫辍学了,因为适应不了学校的教育。从一些读本上不难得知他特别爱问为什么,比如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一、鸡蛋为什么能孵出小鸡这样让老师头痛的问题,最终无奈之下他的母亲只好把他带回了家,鼓励他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并找来他感兴趣的书籍,辅导他一步步自学成才,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曾经耳朵失聪,也没能阻止他前行的步伐。他的发明许多都来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最终改变了这个世界的面貌,他还因为财商很高最终成为了成功的商人。

毋庸置疑,学习不好并不证明谁就是一无是处的笨蛋,而极可能在他们身上蕴藏着独特的天赋,许多孩子是宇宙带给这个地球的礼物,却被我们当做废品丢掉了。也许他们学习不好,而且长相特别了一些,比如像马云那样的外星人,参加三次高考才考上一个普通二本学校;也许他们就是在某些方面弱一点,就像爱因斯坦那样,做了三个小板凳也没能比同学们做的好;也许他们就是不讨人喜欢,像梵高那样,无论是在画廊当学徒,还是在教堂诗社做老师,没呆几天就被扫地出门了。

我反复读了爱迪生的故事,除了他喜欢问为什么之外,为什么其他小朋友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同样为什么有的人几分钟就能学会一个原理,而有的人却要花几个小时思考他的合理性,为什么有的人记忆所有的课程都非常轻松,而有的人只有对让自己眼前一亮的东西才过目不忘,想到这我似乎明白了爱迪生退学的关键原因是他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如果那些前辈们呕心沥血发现的真理被我们轻描淡写地仅仅视为一个考试才用得着的公式,那我们还凭什么自豪地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如果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并且以蜗牛般的速度孜孜不倦地探求新知,谁能批评他问题太多或者进步太慢,亦或者别人都答完试卷回吃饭了他还在磨蹭,也许他就是太慢,慢到老师已经讲完了数理化语数外的一大串习题,他还在思考早上的一个化学实验、一次计算失误的原因、一个模糊不定的概念……回想那些年我因为跟不上上课的节奏,而渡过的无数个鸭子听雷的45分钟,如果不是那样,我可能不是现在的我了。

我还是小朋友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玩伴,性格内敛且热情,叫赵立国,他可是一个会制作各种玩乐器具的能手,雪橇、爬犁、冰鞋、弹弓样样不在话下,而且可以一个人驾驶拖拉机带着农场的大堆成人往返集镇,唯一不擅长的就是学习了,他总说上课老犯困,我说你哪里不懂就问我,他从来也不问,可能他的兴趣不在读书上,而在于能让他兴奋的亲自动手的事物上,而我同样对读书没有足够的热情,我也十分讨厌每天在教室里坐到下黄昏甚至天黑,我喜欢大自然的一切,我想正是它给予我无穷的力量。尽管那些乏味的上学的日子让我如同坐牢一般度过了许多个年头,但是我本能地喜欢挑战不擅长的事情,我也知道只有读好书才能走到广阔的世界中去,我努力让自己养成早晨5点去教学楼顶看书的习惯,我每天坐在一个高悬的铁梯上俯瞰大地,时不时还吼两嗓子,就是这样从小学一直坚持到大学。只有在大学我才感觉是自由的,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世界的精彩,我从遥远的一方净土走来,呼吸着城市里喧嚣的空气,尽管身边太多人身怀技艺,但腹中空空的我仍然桀骜不驯,也许这种解释不了的自信源于所有书籍之外的积淀,我几乎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奋起直追的,我的自学模式的彪悍人生从此开启。

在太阳系中,土星、木星比地球体积大几百倍,但是密度却远远小于地球,只是以气体形式存在,宇宙尚且那么多样,人为什么不能呢。我在基因简史中将哺乳动物孕育生命的刹那比作无数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场景,人类不管进化到何种阶段,都不能摆脱生命最初诞生的记忆,那是来自于我们未知的宇宙的奥秘,大胆假设如果地球上的生命本来就来自于不同星球,那么理解事物的方式与表现出的创造力也必定不同,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差异。

科学解释孩子们读书糟糕的原因

让科学流行起来,是国内热播栏目《最强大脑》的Slogan,科学精神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心中被慢慢唤醒。节目中不乏中小学生脑力对抗清华北大状元的环节,小朋友在心算等单项比赛中几乎可以秒杀各路高手,也让作为观众的我们对人类大脑智慧有了一些反思和重新解读。可以这样理解,大脑好比是一台精密的计算机,读取、存储、输出信息的方式不尽相同,运算速度和缓存空间也存在差异,那么就不难理解学生们对于模式化教育产生的不同反应,教育如果不能因人而异,那么必然会导致对学生能力的误判。

实际上人脑要比现在的计算机复杂得多,人脑还具备抽象思维、感性认知等等功能,这就可以解释具有丰富感知系统的人觉知隐形人文信息的能力更强,而在理解逻辑思维定理法则未必不尽如人意,不同的人可能都可以对一件事情做到精准的预判,有的人可以快速直接地说出结果,有的人则可以描述推理的过程,很难判断谁更强大,我们感官所及的谁更有文化有时候只是狭隘的自我设定,根本没有走出意识的瓶颈,用通俗化讲就是认识肤浅,而我们却常常拿这种肤浅的尺子去衡量才能的长短,去丈量人性的高度,例如科学家就比艺术家伟大、诗人就比工匠高尚等等,正因为如此,那些通过高考的人就能受到高级的教育,因为有了高级一点的教育,未来就能获得高人一等的权利。

用一个标准选拔人才,显然是不科学的,那些落榜的人毫不留情地筛选掉了,不仅他们受教育的权益被剥夺了,连同他们人生的上升通道也更加狭窄了,对于众多农村考生来说,被淘汰就以为着变成农民工、苦力,这无疑在加剧阶级的严重分化,也是对人才冠冕堂皇的犯罪,无论是过去的欧洲还是今天的中国,谁能保证那些本该属于这个时代的巨匠,不是被无情地剥夺了绽放生机与显露傲人天赋的机会。如果人才被极度压抑,失去后发逆袭的任何可能,那么不得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也对公民基本人权的摧残。

我仔细研究了孩子学学习糟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记忆力,具备发散性思维的人通常比较活跃,如果长时间处在枯燥单调的环境,记忆力会随之大幅减退。人脑和计算机不同,观察学习到再多的东西也会忘记,而且存储在大脑里的信息也不能拷贝遗传,但是最精华的部分极有可能会被保留下来,只是不是通过人类语言记录的,而是另有一套独立的操作系统编入基因代码流传后世。从实用性的角度看,我们过去获取的许多知识并不是都很有用,而是辅助我们去表达思想的工具,我们不能把谁机械地掌握了多少工具来判断人的智慧,记忆力好或者读书多而没有独立思维,跟暴发户又有什么分别。

很多老师都知道,通常对数理化感兴趣的同学,多少会缺少点艺术细胞,而文科生的数学成绩普遍一般般,这就是差异化的魅力,不是谁比谁笨,当然天才除外,比如本书作者曾经是高中文科班的数学王子,很多同学喜欢跟我请教数学问题,我向来不吝赐教,我们班的贝克汉姆和我成为同桌后,我开始辅导他,高考数学成绩优异顺利进入大学。我一直觉得,只要把理论拆分形象具体化到1+1等于2的程度,通过巩固练习足可举一反三,没什么能难倒他的。我觉得一个人能快速地掌握某种知识,不仅跟后天形成的知识结构有关,可能更源于他在某一领域有先天的优势,当然这种优势是相对于认知存在短板的人而言的,而那些有认知短板的人完全有可能另有所长,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方式补足短板,将很有可能会爆发出更大的力量。

中西方教育的几大不同

国内很多大学生毕业不久就成了青年法官、青年干部、青年企业家,成了社会的栋梁,这些是让美国年轻人所望尘莫及的,他们是真的要凭本事才能一步步成长起来;中国许多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还没有学会生活自理,而美国的小朋友已经可以融入这个社会了;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还在考虑要考公务员还是该出国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兴一代已经能够独立思考并且开始关心落后国家的教育。

中国和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强调纪律管制、强行灌输、考试成绩,而美国强调自由开放、张扬个性、创新意识。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哪种教育,应该说各具优势,青少年成长阶段的知识储备和天性绽放对于人才日后的发展都非常重要,美国的教育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从效果看无疑是天性打败了知识,在这几十年间美国人在现代文明的各个领域表现优异,其中诺贝尔奖的得主就有43位,创新型亿万富翁有197位,而中国教育培养的人才更擅长人际关系,基本没有创新能力。

中国与日本在教育上亦有着天壤之别,比如说两国的中小学教育,日本的小朋友基本上是就近入学,如果上学路程长一些,政府会拨款来购买校车,有一个非常不同的地方,日本城市中的小朋友是独立去上学的,而且基本都是自己步行去到学校的,这样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独自自主的意识和本能,在他们出门的路上会有专门的学童油漆道路和交通指示牌,政府还会专门安排人员来为他们引路,提醒注意安全等。在中国的城市里小孩子上学基本都是长辈带着上学的,不仅如此,小孩子的家务动手能力也很弱,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当然不能独立走路上学侧面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治安文明,中国的人口贩卖团伙太猖獗了。

我们上学时的课文里有句话,未来世界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现实是中国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流向了海外,中国的高智力群体并不稀罕国内的培养和许以的特权,把智慧贡献给了美国、加拿大、英国。资中筠在文章中源引了弗雷德曼的一段话可堪咀嚼:美国在全世界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就是要确保合法移民源源不断流入本国,所有这些精力充沛、雄心勃勃的人才与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一旦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魔法效应,她进而总结这对输出国就是损失、对输入国就是收获。

我们不能对比东西方教育的不同,因为韩国、日本、新加坡和美国的模式和中国存在一个本质的不同,那就是他们的教育是为了缩小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延续了科举考试的套路通过教育来巩固阶级对立,垄断教育资源的精英教育先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然后一步步催生阶级压迫于无形,而我们还沾沾自喜于自以为是的顶层设计。如果考试成绩能决定人的高低贵贱,那么不如把二者完全区分开来分省自制,考试好的放到东部发达地区,考试差的放在湘桂川陕,看看哪个省发展的好。马云表示:阿里不愿招北大清华毕业生,他们应到中小企业里去,我由衷赞同。

2018年南非总统祖玛宣布,将对全国90%的家庭实施学生高等教育免费,南非人均GDP5018美元,中国人均GDP8418美元;也是在这一年,中国政府决定无偿赠送乌克兰中小学价值1460万美元的电脑设备,供给235000台套。这些电脑具有乌克兰语言功能,符合国际标准,目前乌克兰政府正在努力使本国中小学教育达到欧洲水平,而中国西南边区和大凉山的孩子们依然生活在物质匮乏、教学设备简陋的环境中,被掩盖的不幸等于被无视的罪恶。

中国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来源于自身固有的一些瓶颈 ,还与几大外在因素密切相关。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相信许多朋友都读过鲁迅先生的杂文,比如《佰草集》、《朝花夕拾》,对文章中三味书屋的百草园、故乡里的闰土应该记忆犹新,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幸福的,在天真烂漫的年纪能够完全沉侵在自然之中,这些开心玩乐的记忆成为了他日后创作的宝贵财富,也是对那个时代饶有趣味的独特解读。从这个故事中不难得知,大自然绝对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能够拥有细腻的情感、敏锐的思维、健全的人格,与之有着分不开的关联。同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法国画家米勒通过观察生活创作的《拾穗者》让他成为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中国明四家创作的山水花鸟堪称水墨画的典范之作……

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世界,我们人生的第一课就是与自然互动,我们从自然中收获智慧、力量、自信,以及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的常识,这些是绝不逊于日后所谓的高等教育,所以不要瞧不起没读过书的人,那只是一些人的鼠目寸光而已。前几天看到一个纪录片,内容讲述的是带着孩子游玩世界,拍得非常生动,这些体验对孩子来说受益无穷,而再看现在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各种学前培训班,让孩子们失去了与自然建立联系的情感纽带。几乎所有的孩子随着慢慢长大会渐渐丢失7岁之前的所有记忆,那是属于孩子们的玩乐时光。

社会环境与文明水平

当更多人意识到教育存在问题的时候,都会矛头指向体制模式的问题,却鲜有人关注到社会对孩子们的影响,即使有也是泛泛而谈,不明所以,那么究竟哪些社会因素在阻碍着青少年的成长呢?城市的多重污染、拥堵的交通、硬件和网速的滞后等等都是问题,为什么网速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许多家长对网络游戏和成人网吧是深恶痛绝,但是我们把视角放大,从广义上来解读网速。举例,一个中学生要下载一部科教电影,以过去十多年时间里的网速推测,他至少需要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浪费,西方国家的网速一直是我们的二十倍,那里的小朋友获取任何信息都立即完成,这就是差异导致的意识和知识落后,全社会的精力都用在等呆慢的电脑和迟钝的网络,这难道不是暴殄天物、消磨生命吗,现在中国要发展5G网络经济了,那么能不能向公众解释一下,为什么在长达二十年中只想着限制网速收钱。

社会的文明水平如何制约了中国教育呢,在最后一段我会附加一段东西方文化对中国人意识的影响,它可以衍生出中国教育存在的重大缺憾——中小学生的权利意识还处于蒙昧状态。校园暴力频发让学生们没有安全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生活在被集体孤立的状态,而对他们施加冷暴力的正是他们身边大多数的中国孩子,这不得不引起整个民族的思考,这不是几个孩子的问题,是几乎全部存在权利麻木的意识,中国教育行业、甚至于教师团队存在重大失职。如果他们的身体得不到保护,人格得不到尊重,他们在未来会有怎样的人生!

中国的家庭教育

中国教育有着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分水岭,城市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中国父母十分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担心他们不能挤进上流社会或者被上流社会所淘汰,他们内心里想象的上流社会,就是他们眼中拥有特权、财富与附庸风雅的生活,而从来不是个性独立、思想自由等不切实际的的东西。农村里不缺勤俭朴素的美德教育,但是教育模式比较粗放,孩子们获取成熟知识的渠道也非常有限,视野的局限总是导致很多孩子难成大器。过分的溺爱、频繁的干预、过度的保护,导致了我们的孩子,无情和无能,复印机式的教育,消耗着孩子们的精力,限制了孩子们的追求。

看了一篇文章,名为《孩子的自信是怎样被父母毁掉的》,讲述父母的培养方式直接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发展,通过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的家庭案例分析发现,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一般表现为性格开朗、积极向上、有自信心、能与人和睦相处。那种棍棒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我也是不能苟同的,犹太人的教育从来都是平视对话孩子,父母眼中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人格,所以有些中国父母需要调整教养孩子的方式。有一次去杭州,在公交车上看见一对父子上车,孩子示意老爸给后面上车的人让路,那一瞬间我觉得特别美好。

有一次我在广播里听到李彦宏对孩子们的一席真言,劝孩子们要朝着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去努力,未来的成就一定来源于自己最擅长的能力。他是一个比较腼腆的人,不太善于做广播节目,可能是这是助理拟定的,对这个观点我是非常不能赞同的,我还听说过其他的说法,例如你未来能赚来的钱来源于你最拿手的本事。无需过度着墨,容易的事不利成长,做自己的不擅长的事,结果就大不一样。

教育方式和考试模式——过去的20年中,我们把人变得像机器。未来20年,我们会让机器变得像人。

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在挖空心思在给中国教育开药方的时代,作为过来人的你想到了什么?赶鸭子上架的大学生论文,挂羊头卖狗肉的素质教育,还是语文试卷上的标准答案,  或者是滚瓜烂熟地背诵了一大堆条条框框还等踏出校门就过时了,再或者是网上热传的谁打响了黄花岗起义的第三枪。我在想中国的应试教育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一堵墙,想来想去,是一堵墙,一面,许多应试教育的受益者在为这种模式鼓掌,另一面,许多被应试淘汰了的人早早地自我否定,没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座活生生的监狱!一位先后在中国农村初中和县城重点高中,从教20年的教师刊文详细叙述,在中国中学里,校长和教师分任监狱长和狱卒等,教给学生的纯粹就是考试工具,而学生被限制了自由跟坐牢没什么两样。我很早之前提出让孩子早点放学,后来果然实现了,随后看到网上有人在胡扯说小学生早放学就成不了才、就支援不了国家建设了,这是什么脑残逻辑!他们不考虑孩子丢失的快乐谁来负责,只想着国家建设,好保住自己优哉游哉的快活日子。很多孩子们下午已经没有精力学习了,纯浪费时间和生命,晚上根本做不完作业,只好父母帮着一起做到深夜。

中国的高中经常会悬挂这样的横幅:考入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考入北大,与大家巨匠谈经论道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和平年代还有这样顽强奋发的斗志,不得不让人钦佩。这种教育模式下似乎学生们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考上好大学,毕其功于一役,其他理想、事业、前途都是上了好大学的衍生品。

我有一次夜间开车听广播,节目中一个高考状元讲述如何才能考高分,秘诀就是判断符合老师价值观的答案,比如高考题左宗棠开办炼铁厂失败等等复杂的一串介绍,老师喜欢的标准答案是不能盲目行事要做好调查分析。我猛打了一下方向盘,中国药师培养都是这样的状元那是离亡国不远了。想想这道题,当时整个中国在洋务运动中不懂西方科学,总要经历许多尝试和失败,翰林院士踌躇犯难也是情理之中。一个高中生没有足够的历史积淀和思想基础,能做出一番有见解的回答着实困难。现实社会有很多学生们触及到的、具备社会进步意义的考试素材比比皆是,比如学生们如何看待中国对公民实施全方位监控,而美国却限制警察定位公民手机,可惜中国的教育还处在给政治捧臭脚的水平,出不来这样的好题目。这一个事例还折射出另一个制约中国教育的问题——缺乏远见、固化狭隘的教师思维,教师这个行业某种程度与社会有所隔离的,不去吸收各个行业的知识,也不注重在其他领域的实践学习,一边教育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一边自己却在死教书、教死书。

试想,在选贤任能不拘一格的盛唐时期,而中国历史最耀眼的两个明珠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却一直被科举挡在门外,一个雄心壮志报国无门,最后被公主推荐入朝又被同僚排挤出来;一个在垂垂老矣之时终获八品官衔还感激涕零。这并不是一个笑话,是史书记载言之凿凿。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自古至今都存在争议。试想一下李白杜甫在今天这个时代参加考试会当如何,我估计很难招架冗杂繁复、缺乏新意的语文试题。

这世上有太多的真理,只在某个小范围内才是真理,而放在更大的场景或时空,它就完全是一个谬论。与其说考试是优胜劣汰,不如说是选择和出题者一样智商的人而已。很多伟大的创想都来自于生活中因勤于积淀而触发的灵感,除了作弊器之外,几乎没有听过哪个神奇发明、哪部文学大著是考试提供的思路,所以真正的智慧真能通过一份固定试卷考出来吗?人又不是鸡蛋,加热就能孵出小鸡,很难说现行考试制度不是把一堆记忆力好的、有小聪明的人筛选了出来。

学习了、理解了并不等于输出了、创新了。如果一个国家培养了一批很会读书考试的博士,他们根本没有为社会谋福利的志愿,那么国家予以重用给与特权,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如果几百年之后发现他们学习的和总结的知识是错误的,那么很难说他们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还是阻碍了这个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如果无能的人可以横行天下,那么有能力的人极有可能无路可走。

中国教育体制的BUG

十年前我曾炮轰历任教育部长,那时候没人当回事,教育系统官僚作风严重,不少干部媚上欺下,搞不正当关系,该办机构的办机构,该腐败的腐败,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有恃无恐。近几年问题严重了,矛盾突出了,政府和民众渐渐回过神来了,发现了问题,开始对教育体制口诛笔伐:小孩子送进学校就傻了,毕业生进入国家单位就废了

今年清华招生办主任在河南高校演讲:清华培养了三百多名省部级以上官员,限额招生是对学生们好,他问学生们清华除了贪之外还有什么,还有通奸,问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考生感谢清华不招之恩。看来教育这片净土也没有那么一尘不染,中国高考衍生出社会问题俯拾皆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考上清华,最终却把老父亲读成了野人,因为父亲省吃俭用攒钱全花在儿子身上了,自己到了衣不蔽体的地步,这是让人心酸的当代国情。

2017年北京红黄蓝幼儿园的虐童事件真正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同时全国的家长反对校外补课机构的声音此起彼伏,教育机构的冗长利益链条渐渐浮出水面,变相收取异地学生读书赞助费,让学生缴纳永无休止的试卷费,学生义务助力社会活动,采购教育课件、辅导教材、器材、校服、奖品,老师引导学生参加培训机构等等,跟教育相关的机构遍地开花,这些机构普遍缺乏良知,背离教育本质。资中筠有一句话我认为很有道理:教育从跟上就腐败了

近来很多不差钱的教育机构用自己的标准选拔学生,有的家长挤不进来,有的孩子被强迫退出,家长与机构因为矛盾吵架的事情屡见不鲜。不知不觉教育成了这个社会最具负能量的行业,其中盘根错节毒害中国青少年的培训机构最难治理,目前国家教育部并没有对全国的教育机构展开调查,也就是说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一严重棘手的社会问题,这不得不让人对执政团队的改革态度报以大大的问号。为何不能以德国闪击波兰的速度一杆清台,重创遍地的教育病毒。中国目前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存在大量的服务人员缺口,而教育机构的人满为患正好拿来添补。

我们有理由相信,保险员、警察、医生都用业绩拿钱的社会形态下教师也不例外,升学率就是业绩。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集中服务于考试,学校以升学率来判断教师能力水平,导致教师并不十分关注成绩不好的考生,唯成绩拔尖者马首是瞻。教育之所为为社会广泛诟病,一定源于与教育伦理的背道而驰、与天道法理的倒行逆施。我再度引用一句资中筠老师的话:教育不改变,人种都会退化,我们整个民族从精神就烂掉了。如果一个国家的青少年都在夹缝中求生存,教育无疑是在耗费国本。

前些日子看了印度电影《起跑线》,我看完就对朋友说,中国人的痛被印度给拍出来了,后来网上一搜热度,发现大家异口同声地想到了中国的教育。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我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1年5月16日 20:32:2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fenshuiling.com/bonechina/91.html
中国问题需要中国办法 分水岭

中国问题需要中国办法

回看东西方世界的文明进程,东方在14世纪之后,远远地被西方甩开了。欧洲文艺复兴开始重视人本权利,《君主论》催生了光荣革命,亚当斯密提出了市场经济,李嘉图定义了劳动价值,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天生缺陷,...
从国人意识闲谈开去 分水岭

从国人意识闲谈开去

本书开篇以来,一直以理性描述和哲学思辨贯穿始终,在最后一个章节,我认为有必要从意识维度对中国国情做一个另类视角的解读,同时也是对前面文章的内容补充。 意识的确是一个有点抽象的词汇,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
大国自信,为何不堪一击 分水岭

大国自信,为何不堪一击

近来我又翻了翻史书,发现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在三千多年世界历史中可以说独领风骚,突厥和鲜卑向西迁徙分别灭掉了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也正是鲜卑族维持了一千多年的北魏统治,并成就了中国历史最鼎盛的局面隋唐王...
金融与房地产业的缠绵悱恻 分水岭

金融与房地产业的缠绵悱恻

其实写作本书之前,对金融和地产圈的很多乱象看在眼里,却也没有从各自领域的高远视角,去切中要害分析问题,只是偶尔插科打诨地发表了一些商业评论,并对虚拟证券市场做了一些预测,碰巧了有些还言中了。在分水岭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